維園建棧道 直達避風塘 配合海濱長廊景區 可漫步至中環
Take me Hom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 Hong Kong East 2007-06-08 專題 003 麥耀邦
維園建棧道 直達避風塘 配合海濱長廊景區 可漫步至中環
政府有意在維園北面興建棧道及園景平台,接連銅鑼灣避風塘。
這建設是特意配合中環灣仔繞道的不同主題海濱景區,日後市民可由維園漫步至銅鑼灣海濱長廊、新建的海濱公園甚至經灣仔步行到中環,盡享海濱的優美景致。
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表示,除了早前公布有關5個主題園區外,還會於維園興建一座以幼身鐵搭建而成、離地約9米的吊橋棧道連接園景區,由現時維園北小山丘的位置一直伸延至銅鑼灣海濱長廊,長約100多米,闊25至30米,讓市民可由維園漫步至海濱,從一個居高臨下的角度欣賞維港風光。
吊橋堅固 不怕風吹雨打
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工程師林盛國補充,不要被「吊橋」兩字嚇到,因為構思中的吊橋是一條永久而堅固的橋,即使強風也不怕。他表示,在棧道及園景區會植種花草予以美化,亦不排除會在棧道上建置長椅及攤位等。他透露,棧道會穿過樹木園景,市民有如置身大自然一樣。
在地圖上,維園與銅鑼灣避風塘看似近在咫尺,但其實維園只有一條通道直達避風塘,市民要從維園西北面天橋;或於東北面從興發街的行人過路處經銅鑼灣消防局到避風塘,一頭一尾逾300米,甚不方便,而海濱長廊中亦只有一個巴士站。記者於中午時分在銅鑼灣避風塘守候了半小時,沒有見到任何人,連巴士也不停下落客。
專家倡通風口建於海底
東區區議會關注東區海濱發展小組主席劉興達表示,棧道的興建的確可補充由維園到銅鑼灣避風塘的不足,但只屬聊勝於無。
另外,整條繞道會有3個通風口,包括於中環國金2期對開、灣仔會展及在天后屈臣道對開250米外的防波提外。
東區區議員周潔冰(獨立)擔心出風口太近民居,會令維多利中心等一帶的居民受廢氣之苦。另一區議員兼理大建築及房地產學系副教授王金殿(獨立)則指,外國有例子是把隧道的通風口沉於海底,把廢氣排出大海便不會對民居構成任何影響。
繞道出口 維持在城市花園
中環灣仔繞道已確定大部分路採用隧道,西區出入口設於國金2期對開,途經灣仔海濱再接駁東區走廊,雖然地區人士一直爭取把東區的隧道出入口改為設於較遠離民居的北角地皮,但政府指出口要維持在城市花園對出一帶。
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指,已得悉社區人士要求把隧道出口設於北角,但經研究後發現北角在近海邊的地方並沒有足夠的空間,若硬要把出入口設於該處會增加填海,與現時盡量減少填海的政策不合,故維持把隧道出入口設於城市花園。
有區議員要求,政府應再研究把隧道出口設置比北角更東邊的前渡輪碼頭,以免令居民受車多噪音及廢氣之苦。
中環灣仔繞道原意是把建設一條繞道,令汽車可快速往返中環至東區,減低灣仔告士打道紅隧出口一帶的擠塞情況,於明年動工,預計於2015年完成並通車。
5主題景區 可玩水上活動
政府決定興建中環灣仔繞道的同時,也為美化海濱而建立5個主題園景區。
灣仔北會展中心兩邊及北角海旁,填取共15公頃土地,發展5個特色主題區,讓市民和遊客投入與水有關的消閒活動,及在銅鑼灣避風塘內品嚐傳統艇家小菜;到2015年,整個灣仔北新貌呈現後,由中環海濱可以步行前往北角海濱區,全長5公里。
各主題區均借助現有地區特色發揮,如演藝學院、藝術中心一帶為「藝術及文化區」,在海濱會有戶外表演、市集及零售店;前公眾貨物裝卸區海旁,劃作以「水」為主題的公園區,擬建人工池塘、音樂噴泉等;舊裝卸區海灣為「水上康樂區」,有水上活動中心和海港教育中心;至於銅鑼灣避風塘及維園將劃為「文化歷史區」,並擬提供遊船河、水上單車等活動;北角海旁則劃為「休閒及活動區」。
Labels: 社區建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