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牙塔走到商業社會,再接觸社區。米高的世界一直在擴展...

Saturday, September 2, 2006

繞道出口擬東移減滋擾

Take me Hom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 Hong Kong East 2006-09-01 社區新聞 004 麥耀邦

北角居民先苦後甜 海濱美化工程落實

  爭議多時的中環灣仔繞道落實使用隧道方案,隧道出口設於城市花園對出接駁原東區走廊,沿途發展5個特色主題區,2015年峻工,全長5公里。有東區區議員表示建築期間會嚴重影響城市花園的居民,反建議隧出口設於北角,亦要求政府研究方案接駁由魚涌海裕街開始的海濱長廊,實現一直爭取的超級海濱長廊。

  東區區議會工務建設及發展委員會主席趙承基(民建聯)指,雖然政府指填海15公頃已是最低限度,但他仍不滿意任何填海的方案,加上政府沒有接駁東區區議會建議隧道出口設於北角的建議,他稍後會在諮詢會中向政府反映意見。

  他表示,現方案隧道出口在城市花園對出的東區走廊,建造時間長達7年,對居民的滋擾不可謂不大,他建議隧道出口應向東移至北角,「北角尚未有長遠用途,用來做隧道出口不會影響城市花園及和富中心的居民之餘又可減少填海」。

  另一區議員許清安(獨立)指,即使把隧道出口東移也因要拆卸東區走廊部分路段,城市花園居民仍要受工程影響之苦,但比現方案的影響時間較短。

  他指,現方案把灣仔至北角一帶建構成不同的主題文化藝術區,能美化海濱他當然贊成,但政府仍然未有提出有效方法實現區議會一直倡議,由柴灣接駁至銅鑼灣避風塘的超級海濱長廊,因城市花園至柯達大廈一段海濱己被住宅及商業樓佔據,他要求政府聘請顧問公司研究,如何把海濱長廊連接,實現超級海濱長廊的理想。

5大主題吸引遊客

  政府擬定的中環灣仔繞道方案中,由灣仔至北角油街地皮的一段會以隧道形式藏於海床下,至城市花園逐升至地面連接東區走廊。土木工程拓展署發言人承認,整個工程以海峰園及城市花園等最貼近民區,居民要承受噪音及沙塵影響,當局會先進行環境評估把影響降至最低。

  新規劃的5個主題區,均借助現有地區特色發揮,如演藝學院、藝術中心和會展一帶為「藝術及文化區」,在海濱會有戶外表演、市集及零售店。

  前公眾貨物裝卸區海旁,劃作以「水」為主題的公園區,擬建人工池塘、音樂噴泉等;舊裝卸區海灣為「水上康樂區」,有水上活動中心和海港教育中心;至於見證香港發展的銅鑼灣避風塘及維園,將劃為「文化歷史區」,並建議提供遊船河、水上單車等活動;北角海旁則劃為「休閒及活動區」。

Lab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