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牙塔走到商業社會,再接觸社區。米高的世界一直在擴展...

Wednesday, July 25, 2007

復康有途:睡眠不足或會傷害大腦

復康有途:睡眠不足或會傷害大腦

直至上世紀中葉,人們認為睡眠只是一種被動的身體休息,但隨科學家們對神經科學的深入探索,我們已知道睡眠和學習記憶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失眠或可影響記憶力。

睡眠由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交互重複數次組成。快波睡眠也稱動眼睡眠,在快波睡眠期被喚醒的話,你會發現自己在做夢。

夢境是你的情感、潛意識慾望和擔憂、你所學的知識、你近期和早期經歷的綜合體現。雖然我們還沒有絕對的證據,但科學家們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做夢跟記憶的整固和整理有關,是有功能的。

至於慢波睡眠的功能,科學家還沒有任何共識。根據最近本實驗室的研究,推測慢波睡眠是應該涉及神經細胞內器官修復,以及新陳代謝等大腦功能。

如上所述睡眠是有功能的,即睡眠絕對不是浪費時間。失眠的直接和表象後果是影響記憶力,潛在後果或可能傷害整個大腦的功能。

以腦波判斷是否瞌睡

那我們應該睡多少個小時才健康呢?在愛生發明燈泡前人類平均睡眠12個小時。但我們現在很多人只睡六個小時或更少。對於這樣用腦的突變,我們的腦是否可以適應呢?如果適應不了又會有甚麼後果呢?這兩個問題我想留給讀者自己去思索。

雖然本人力勸睡眠很重要,應盡量睡足,但也有很多時候我們絕對不能睡,比如在開車的時候。因為在發睏時,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力也降低,不知道自己在打瞌睡。

本實驗室最近初步開發了一種裝置,利用駕駛員的腦波來判斷是否進入瞌睡狀態,然後發出警告,此研究已獲得專利。利用腦波應該是最好的辦法,比心率變化及眼神探測更直接。同學們可以睜開眼睛睡覺欺騙老師,但其腦波是會反映出來的。利用腦波探測技術的難度很大,在經費許可下,這也是本系應用認知神經實驗室將進一步深入研究的一個方向。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授賀菊芳博士

來源: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70725&sec_id=4104&subsec_id=3626368&art_id=7362880&cat_id=7361976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